简体版| 繁体版
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政务要闻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2024-03-26 17:35     来源:富川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附表:

附表1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设重点项目一览表;

附表2富川瑶族自治县野生植物保护情况表;

附表3富川瑶族自治县野生动物保护情况表。





1 “十三五”发展回顾

1.1 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林业2项重要约束性指标:至2020年,森林覆盖率维持在56.60%以上,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期末达到330万立方米。由森林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2019年)可知2020年富川瑶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为58.55%,已完成目标;森林蓄积量为310.60万立方米,未完成目标,但与目标差值在10%的误差范围内。

根据《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了33项规划指标,包括约束性指标15项、预期性指标18项。

约束性指标中,森林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占用征收林地数量、森林采伐限额、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等10项指标达到2020年规划目标,其中,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贺州市对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的指标为0.30‰,富川瑶族自治县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完成贺州市“十三五”的考核。但活立木蓄积量、林地红线、湿地红线、人工湿地面积4项指标未达到2020年规划目标。其中:活立木蓄积量与2015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2020年规划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林地红线与2015年相比减少了333.33公顷(0.5万亩),主要是因为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湿地红线与2015年相比减少了66.67公顷(0.10万亩,主要是天然湿地用途改变,造成了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与2015年保持一致。

预期性指标中,森林抚育面积、湿地公园、林业总产值、新增林下经济面积、整合提升富川龟石湿地公园、古树名木株数、新增星级乡村旅游区、新增星级农家乐、新增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案件查处率等9项指标已达到2020年规划目标。但珍贵树种面积、石漠化治理面积、新增油茶面积3项指标未达到2020年规划目标。

在所规划的指标中,石漠化治理率、大径材面积、健康森林面积、新增速生丰产林面积、新增林业电子商务项目、修复潇贺古道、新增生态文化基地等7项指标无统计数据,未达标。

通过对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可知,富川县林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设置的规划指标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产业规划及工作中,要吸取教训,设置更科学、更合理的规划指标。

1-1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5年基准值

2020年目标值

2020年统计值

属性

完成情况

森林资源总量

森林保有量

万亩

118.30

123.0

124.50

约束性

已完成

森林覆盖率

%

57.18

56.60

58.60

约束性

已完成

林地保有量

万亩

134.80

130

134.50

约束性

已完成

活立木蓄积量

万立方米

273.50

330

310.60

约束性

未达标

占用征收林地数量

/

不超限额

3000

2287.60

约束性

已完成

森林采伐限额

万立方米

不超限额

11.7

8

约束性

已完成

生态林业工程

林地红线

万亩

135

135

134.50

约束性

未达标

湿地红线

万亩

8.80

8.80

8.70

约束性

未达标

石漠化治理率

%

20

30

未统计

约束性

未达标

物种红线

植物1400余种,已鉴定的野生动物165

保证种群数量不减少

保证种群数量不减少

约束性

已完成

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

万亩

40.90

40.90

45.10

约束性

已完成

人工湿地面积

万亩

7.70

7.80

7.70

约束性

未达标

湿地公园

1

1

1

预期性

已完成

珍贵树种面积

万亩

/

1.92

0.02

预期性

未达标

大径材面积

万亩

/

2.40

未统计

预期性

未达标

石漠化治理面积

万亩

/

2.57

0.74

预期性

未达标

健康森林面积

万亩

/

3

未统计

预期性

未达标

森林抚育面积

万亩

2.60

3

18.50

预期性

已完成

富民林业工程

林业总产值

亿元

4.19

5

41.30

预期性

已完成

新增油茶面积

万亩

1

2

0.60

预期性

未达标

新增林下经济面积

万亩

/

1.50

3.60

预期性

已完成

新增速生丰产林面积

万亩

/

6.50

未统计

预期性

未达标

整合提升富川龟石湿地公园

/

1

1

预期性

已完成

新增林业电子商务项目

2

4

未统计

预期性

未达标

人文林业工程

古树名木株数

2098

2140

5277

约束性

已完成

新增星级乡村旅游区

/

3

4

预期性

已完成

新增星级农家乐

/

1

3

预期性

已完成

新增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

1

3

预期性

已完成

修复潇贺古道

千米

/

13

未统计

预期性

未达标

新增生态文化基地

/

3

未统计

预期性

未达标

支撑保障工程

森林火灾受害率

1以下

1以下

0

约束性

已完成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3.92

6

0

约束性

已完成

案件查处率

%

95以上

95以上

95

预期性

已完成

注:2020年统计值为林业一张图数据与国土三调融合之前数据

1.2 主要成效

1.2.1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加强生态建设步伐,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十三五”期间,富川瑶族自治县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调整了林种树种结构,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林副产品和就业机会,增加了林农收入。全县完成退耕还林333.33公顷(0.5万亩);完成石漠化治理工程封山育林93.33公顷(0.14万亩),人工造林400公顷(0.60万亩);完成珠江防护林工程2266.67公顷(3.40万亩)。“十三五”期间,富川瑶族自治县在狠抓人工造林、更新造林的同时,加强了以森林抚育、桉树纯林改造和森林景观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森林经营工作,林种树种进一步优化,生态防护效能进一步增强,商品林集约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森林抚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共完成中幼林抚育12333.33公顷(18.50万亩),低效公益林改造800公顷(1.20万亩),桉树纯林改造146.67公顷(0.22万亩)。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确定的重点调查湿地名单,富川县共有1处,即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十三五”期间,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湿地保护修复走向规范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乡村振兴工作成果显著。富川瑶族自治县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工作总要求,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向着全面振兴乡村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十三五”期间,富川瑶族自治县共创建6个“全国绿色村庄”,8个“国家森林乡村”,8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18个“自治区级生态村庄”,成功创建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富川瑶族自治县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富川县还完成了5277株古树的挂牌工作,挂牌率100%

1.2.2林业产业不断壮大

富川瑶族自治县在进行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先后启动油茶产业、珍贵树种产业、森林旅游产业等林业产业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投入油茶发展资金18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260万元,吸纳社会资金540万元),新造油茶示范林400公顷(0.60万亩),低改抚育100公顷(0.15万亩);2016-2020年,完成投资中央资金60万元,建设0.02万亩珍贵树种闽楠示范基地;建立华润三九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73公顷(0.41万亩),并入选首批广西中药材示范基地。“十三五”以来,富川县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积极推进“旅游+”融合发展,依托西岭森林公园、龟石国家湿地公园独特的自然资源,构建了以古明城为核心,以西岭生态康养、古道文化体验、慢城度假休闲为廊道的旅游发展格局,成功创建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4个,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并获评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广西旅游避暑景区等称号。“十三五”期间,森林旅游总收入由15.86亿元增至56.55亿元,年均增长约29%。截至202011月,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449.52万人次,旅游总消费49.25亿元。林业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林业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山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1.2.3林业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林业“三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防止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森林公安、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等林业执法体系初步完善,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富川县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报和林业植物检疫执法等工作,富川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面积为0,成灾率为0%;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为100%;种苗产地检疫率为100%

森林火灾是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防止火灾就是保护森林,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和保障林业事业的基础工作。为此,富川县始终把森林防火作为全县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坚持重点抓源头,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方法,提高全县居民防火意识,把森林防火工作抓实、抓牢、抓好。向全县每家农户发放一封森林防火公开信,广泛宣传防火知识;在每个林区道路入口至少刷写一条防火标语,重点道路出入口建立一座护林防火宣传牌,使森林防火工作家喻户晓,全面提高群众防火扑火的自觉性。目前,富川县建有专业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并对消防人员配备了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提高了火灾监测和火灾扑救能力,“十三五”期间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未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为保障林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林业支撑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加强了林木种苗建设,大力培育杉木、马尾松、桂花、楠木、柳树、樟树等造林用苗,全县共育苗400余亩,为工程造林提供各类合格苗木80余万株。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十三五”期间举办了资源管理知识培训、林木种苗技术培训、油茶丰产林技术培训班等,共培训3万多人次。开展耐寒桉树种植、油茶低改等推广项目。

1.2.4林业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富川瑶族自治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助推林农增收,先后开展“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油茶产业双千计划贫困户赠苗增收”等活动,对使用良种壮苗种植相对连片面积20亩以上的油茶高产示范林,每亩补助1500元。2019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富川瑶族自治县2020年度精准脱贫产业扶持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将种植树木作为脱贫攻坚产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带动和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稳定增收。对贫困户新种树木实行奖补,对种植松树、杉树、樟树的补助标准为750/亩,对种植油茶树种的补助标准为1500/亩。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并发放劳务补贴,标准为8100/年,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均收入。为如期脱贫摘帽提供了安全保障,进一步提升了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水平。

1.3 存在问题

1.3.1森林资源质量仍然不高

富川县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然不高,低产低效林多、优质林分少;树种较单一,主要以桉树、松树、杉木为主;纯林多,混交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林分结构简单;中幼林多、成熟林少;中小径材多、大径材少;一般用材多、珍贵用材少。由于森林资源质量较低,树种结构简单,森林结构及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固碳等方面发挥的生态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修复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任务依然繁重。此外,富川县林地资源少,且普遍种植脐橙,连片规模的宜林荒山荒地已经不多,剩下的荒山大都是纠纷地,难以造林。

1.3.2林业产业欠发达

林业产业单位面积的产出较少,生产潜力未挖掘。林业初级资源型产品与初级加工产品较多,深加工率较低,产业链条短且不完整,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综合效益欠佳,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起点相对较低;生态经济产业发展集聚不够,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层次较低,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极具市场潜力的森林康养、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等生态产业发展较慢,绿色产业、绿色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影响了林业整体效益的发挥;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产业缺乏长远扶持政策,油茶面积在林地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绿化苗木占林地面积较低,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1.3.3森林资源保护压力较大

富川县位于三省交界处,随着内外畅通、安全便捷的大交通格局的形成,一方面提供了森林保护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伴随物流的飞速发展,为森林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形势严峻。面临境外检疫对象的流入危险,松材线虫病疫情传入的机率大大增加,增大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难度,同时也加大了疫情源头防控难度。森林旅游深入开发,进入林区人流增多,野外火源控制难度加大,且随着森林植被的进一步恢复,有林地面积迅速增加,特别中幼林面积的增加,林下可燃物的增多,森林火灾将极有可能突发、频发,加大了林区防火难度,森林防火任务艰巨。

1.3.4林业发展投入不足

目前,富川县的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林木种苗基地、林业“三防”体系建设、资源与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等设备和手段还比较落后;林业科技投入比例偏低(当前国内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43%,不仅低于农业53.50%的水平,更低于林业发达国家80%的水平)林业创新技术及科研成果的研究与推广还相当不足,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能力有待提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求,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贡献不高,提升林业建设与服务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林业产业方面,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创新意识,生物质能源、森林生态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林业附加值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林业发展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发展机遇与挑战

2.1 发展机遇

2.1.1新发展格局是富川林业发展的新动力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林业产业,具有基础性、循环性、多样性等特点,是资源可再生、产品可降解的绿色产业,不仅能够提供木材等木质林产品,而且还可以提供果实、油料、香料、中草药等非木质林产品。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保持稳步增长,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产业链条全、产业门类多,带动作用大的特点,进一步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政府引导扶持,做好林业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林业新兴产业。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更加向往森林人家、森林景观、森林村庄、森林小镇、森林康养等生态旅游,更加需要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服务。富川瑶族自治县自然环境优越,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有多个“全国绿色村庄”、“国家森林乡村”、“自治区级生态乡镇”、“自治区级生态村庄”的称号,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保健养生、健康养老、绿色食品等正在成为引领富川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动力。

2.1.2全面推进林长制是富川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

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是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林长制是生态文明目标责任体系的一个重大制度创新。202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强调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边界,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筑牢自然生态安全根基;是压实地方生态保护责任的关键举措,强化地方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是实现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聚集资源和力量推进林草事业发展,使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更有力度、更高质量。林长制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面力量,着力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为富川林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机制。

2.1.3碳达峰碳中和是富川林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中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更加注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实现2030年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目标,需要通过造林和改善森林管理的方式增加森林蓄积量,这是我国林业发展新的挑战。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森林碳汇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增加森林碳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内容。富川县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更要发挥其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的作用和优势,促进林业碳汇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1.4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是富川林业发展的新平台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推动“一带一路”实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探索。广西既是粤港澳大湾区林业产业转移的战略支点,也是大湾区通往东盟以及欧洲市场的重要市场。富川瑶族自治县借助打造贺州市东融先行示范区契机,坚定不移地实施向东开放战略,发展“双飞地经济”,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长寿养生经济和新经济新业态项目,实现精准对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不断加快东融步伐,全面融入大湾区产业链,深入对接粤港澳市场,承接符合富川生态功能区定位的大湾区产业转移,着力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篮子”、“米袋子”地位,全力建设东融先行示范区,为富川林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2.2 面临挑战

2.2.1高质量经济发展对林业产业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也明确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林业产业也必然需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主导产业仍以资源加工业为主,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规模化、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森林多元价值的开发利用进入瓶颈期,同质化问题逐渐凸显。林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对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提出更高要求。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折射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不完善,森林“钱库”功能亟待深入挖掘。

2.2.2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仍较重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的提高,社会对林业生态产品服务的要求也随之向上升级。但是富川县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功能不强、产出不多的林情,与人民群众对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公共服务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们对身边增绿、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当地生态体验基础设施缺乏,生态资源未有效转化为优质的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未充分体现和量化,全县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2.2.3国家机构改革后林业部门的责任重大而艰巨

2018年新一轮机构改革后,林业部门承担着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组织实施造林绿化工作,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职能范围更大、工作职责更多,对林业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林业部门被弱化,机构人员减少,履行森林防火职能压力大。基层缺乏技能型人才,现有人员缺乏专业基础知识,常规技能培训少。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不强,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总体偏低。

2.2.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林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转型升级的阵痛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广西林业产业供应链稳定也受到冲击,林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大、木材加工市场的持续低迷,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林业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大,林业稳增长压力巨大。

3 总体要求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密衔接中央、自治区、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践行现代林业发展新理念,坚持围绕“建设富裕美丽之川”的总体发展目标定位,全面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创新活县、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要求,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富川县现代林业治理体系,提升富川县林业治理能力,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林业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3.2 基本原则

3.2.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绿色理念引领林业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3.2.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兴林富民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3坚持依法治林原则

以推进现代化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要求,全面加强林业法治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林业治理法治化和依法治林机制,加强林业法制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

3.2.4坚持科技兴林原则

将改革创新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推动林业科技创新,以现代林业理论指导富川县林业发展,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3.3 发展目标

3.3.1总体目标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努力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优质的生态产业体系、高效的民生林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完备的支撑保障体系。到“十四五”期末,富川县林业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明显提高,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丰富、优质高效、管理智能的现代林业体系。实现森林质量和结构逐步优化,森林资源管护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生态文化更加繁荣的总体目标。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助力贺州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重要门户和枢纽城市做贡献。

3.3.2主要指标

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45.12%,森林蓄积量达330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78425.70公顷,公益林面积保有量达到32249.28公顷,自然保护地保有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为4.50%,具体见表3-1

3-1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属性

单位

2020年基准值

2025年目标值

备注

1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

45.12

45.12


2

林地保有量

约束性

公顷

78425.70

78425.70

规划期随国土空间规划等上位规划及相关统计标准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3

自然保护地保有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

约束性

%

3.81

3.81

4

公益林面积

约束性

公顷

32249.28

32249.28

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

预期性

%

44.12/40

75/80


6

五年植树造林面积累计

预期性

公顷

3200

3333.33


7

五年森林经营(抚育)面积累计

预期性

公顷

12333

10000


8

森林蓄积量

约束性

万立方米

329.3

330


9

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预期性

立方米/公顷

76.03

84.5


10

木材年采伐蓄积量

预期性

万立方米

8.0

11.7


11

林业产业总产值

预期性

亿元

41.3

50


12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预期性

亿元/

15

20


13

森林火灾受害控制率

预期性

0

1以下


14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

预期性

0

6


15

案件查处率

预期性

%

95%

95%以上


注:2020年基准值为林业一张图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融合后数值,原林地中的部分经济林如柑果、李子和油茶等经济林在“三调”中为园地范围,不做为林地管理,所以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公益林面积等指标较“十三五”数据有所下降。

3.4 发展战略

3.4.1生态质量提升战略

积极参与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格局,构建适于富川县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生态保护体系。继续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将天然林和公益林纳入统一管理,加强自然封育,持续增加天然林资源总量,强化天然中幼林抚育,开展退化次生林修复,不断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功能和稳定性。建立和实行以森林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培育、管护、利用决策管理机制,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大人工纯林改造力度,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建设国家储备林。同时,健全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保护好重点野生动植物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

3.4.2加强科学绿化战略

加强重点区域绿化,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科学合理安排绿化用地,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充分利用废弃地、边角地等见缝插绿。充分考虑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乔灌草结合,封造飞并举,科学恢复林草植被。合理选择树种,优先使用乡土树种,积极营造混交林,加强新造幼林地封育、抚育、补植补造,建立完善后期管护制度,绿化任务落地上图,精细化管理。

3.4.3产业提升发展战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重要指示精神,在严格保护耕地、严守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及生态保护红线、坚决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抓好富川县特色经济林果和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集聚,把森林生态产品、林业物质产品、生态文化产品和惠农富民林产品的生产进行有机集聚和循环利用。以新时代文旅融合为契机,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康养,积极培育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升级,培育产业新业态,做强传统产业。

3.4.4生态文化建设战略

注重森林生态文化载体建设,推进一批重点森林文化建设工程,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为载体,建设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富川县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加强古树名木日常养护、抢救复壮工作。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推进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4.5资源管理水平提升战略

全面推行林长制,压实生态保护责任,建立考核评价制度,严格资源管理,规范采伐管理,健全资产报告制度。强化森林督查,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脆弱区、重点违法领域问题的监管,强化森林督查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构建森林防灭火一体化体系,落实防火责任,提高预警能力,管控野外火源,加强早期火情处理,推进专业队伍的建设,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行网格化监测预警,精准防控,严格检疫执法,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

3.5 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富川林业工作要肩负生态文明建设所赋予的重要使命,服务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道路,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生态林业体系、富民林业体系、人文林业体系和林业支撑保障体系的协调发展。

结合富川县自然地理和森林资源特点,衔接贺州市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的“一屏三廊八板块”空间发展构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行政区划等因素,加快建设富川县林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即:

一屏”——筑牢生态屏障。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以绿色发展引领林业生态建设,构筑富川县生态安全屏障,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作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保护现有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恢复工程为主,重点突出以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构建区域生态保护屏障,为富川县经济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两廊”——贺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廊道和高等级公路铁路绿色景观生态廊道。

贺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廊道:以贺江流域沿江现有的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为基础,以贺江流域及其支流水系为载体而构建的大尺度、辐射状生态防护林带为依托的森林生态廊道体系,加强防护林建设,推进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优化乔灌草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巩固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重点加强龟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高等级公路铁路绿色景观生态廊道:沿现有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护路林为基础,高标准推进沿线绿带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打造交通干线生态景观廊道。对现有达标林带加强精细化管养、抚育,提高林带保存率和景观效果,结合区域森林旅游康养景观路线,依据现有道路的绿化现状,以观花乔木为主题树种,重点打造特色道路,形成一路一景一特色。

五板块”——油茶产业板块、林药产业板块、林产工业板块、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产业板块和林业乡村振兴示范板块。

油茶产业板块:依托贺州市林科所的油茶良种基地,在全县开展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区、林业特色核心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油茶示范区建设,推进万亩油茶基地计划。

林药产业板块:依托贺州市打造全国大健康和文化旅游产业重要增长极和养生长寿胜地的机遇,在全县推广符合无公害要求的林下中草药材生态种植,培育和发展林下生物药业产业。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建设一批规模适度、效益良好、带动力强、特色鲜明的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

林产工业板块:依托贺州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以广西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园、林业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全县林业产业向“精、深、特”发展,为贺州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打下坚实基础。在富川瑶族自治县规划建设家居产业园区,重点推进林产品商贸物流中心、林产精深加工基地建设。

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产业板块:以龟石国家湿地公园、西岭山自然保护区等为主的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产业组团,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消费和养生市场需求,布局发展旅游、休闲、养生、养老等产业,推动全县生态功能区优质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业资源,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林业乡村振兴示范板块:以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木材加工、森林旅游等林业特色产业为抓手,在全县通过实施水系水土保持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村屯绿化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不断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改善乡村生态宜居环境。重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屯和县乡级林业示范区建设。


4 主要任务

4.1 全面加强林业生态保护

4.1.1公益林保护

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管护体系,完善管护制度,划分管护责任区,落实保护措施,国有公益林由国有林场等林业经营管理单位组织管护,集体和个人所有公益林、天然林由县、乡镇聘请专职或兼职护林员管护,切实将管护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责任落实到人员。加大公益林纠纷的调处力度,加强公益林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办公及数据采集等硬、软件设施建设,整合护林员管护队伍,强化培训,落实责任,提高管护水平。

加大投资和补偿力度,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推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拓宽补偿资金来源,提高补偿标准,以林地“一张图”、公益林区划落界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为依据,将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公益林精准落实到小班。科学实施天然林修复,根据天然林退化程度,分别采用更替、择伐、渐进、封育等方式进行修复;对可以具有培育成天然林的未成林封育地、灌木林地、荒山荒地等纳入天然林后备资源培育范围,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促进成林。

继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防护林质量,将西岭自治区森林公园、龟石国家湿地公园内等重要区位的天然林和商品林、国有林场生态区位重要区域纳入公益林保护和管理范畴。到“十四五”末,完善由县、乡镇、行政村和管护站点组成的公益林管护组织体系,实现管护全覆盖,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稳定在32249.28公顷(48.37万亩)。

4.1.2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十四五”期间,富川县应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同步推进西岭山自然保护区、西岭森林公园、龟石国家湿地公园的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小、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科学评估,一地一策,解决保护地破碎、成建制乡镇村庄在保护地范围、基本农田、矿业权、集体人工商品林等历史遗留问题。明确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类型和功能定位,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并勘界立标,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功能分区,完成全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和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着力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周边利益冲突问题,按照自然保护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在不破坏林木资源的前提下,引导林农在控制区内开展一些林下种植、养殖项目,以增加林农收入;推行参与式社区管理,优先选聘安排原住居民参与生态管护,构建和谐的自然保护地社区关系;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强化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积极申请国家、自治区资金及市县配套资金,完善界桩、界碑、标牌、监测等设施设备,构建智慧管护监测系统,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监测评估,提升自然保护地森林管护水平。到2025年,全县自然保护地保有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为3.81%

4.1.3湿地保护与修复

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河流、湖泊、沼泽和重要水库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可持续利用示范、科普宣教和湿地保护支撑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查清全县湿地资源现状。强化富川江贺江等重要支流沿岸及源头区域植被保护与修复,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筑牢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湿地公园建设是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龟石国家湿地公园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建设动物监测点、水质监测点,建设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开展包括滩涂湿地恢复、退塘还湖、驳岸改造以及野生动植物生境恢复工程。完善科普宣教体系,开展湿地生态体验、休闲观光、运动康养、生态种养等为一体的湿地综合利用示范,打造湿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加强湿地科研监测监管和加强队伍建设,增设生态巡护岗位,强化培训和培养,夯实湿地保护管理与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机构管理能力,形成完善的湿地自然保护体系、湿地保护与管理能力体系,湿地保护与利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湿地可持续利用能力显著提高。

4.1.4野生动植物保护

加强全县自然保护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调查和监测,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开展科学研究、调查与监测,掌握其种群分布、数量变化等动态数据及其栖息地现状、面临的问题等。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确保维管植物1756651411种和陆生脊椎动物2786165种种群数量不减少,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林麝(Moschusberezovskii)、细痣疣螈(Tylototritonasperrimus)、大鲵(Andriasdavidianus)、鸳鸯(Aixgalericulata)、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灰背隼(Falcocolumbarius)、红隼(Falcotinnunculu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斑头鸺鹠(Glaucidiumcuculoides)、水獭(Lutralutra)、小灵猫(Viverriculaindica)、斑林狸(Prionodonpardicolor)、鬣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水鹿(Rusaunicolor)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红豆杉(Taxuschinensis)、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华南五针松(Pinuskwangtungensis)、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樟(Cinnamomumcamphora)、闽楠(Phoebebournei)、花榈木(Ormosiahenryi)、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

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力度,要加强对小物种种群的调查和保护。划定和保护重要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和关键生境,修复受损栖息地和原生境,开展生物廊道建设。到“十四五”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分别达到75%80%

4.2 着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4.2.1推进石漠化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的原则。利用自然修复力辅以人工措施,根据不同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选择相应的生态经济树种和科学地营造林技术实施人工造林;对人迹不易达到的深山、远山和强度、极强度裸露山地、裸岩石砾地石漠化区域,以及特殊灌木林地、低郁闭度乔木林地等符合封育条件的地类,重点实施封山育林。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大力实施林草植被恢复,恢复湘桂岩溶地区森林植被,提高岩溶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土层深厚、水土流失较轻、水热条件充足的地方,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经济林,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山区农民致富增收,改变石漠化地区传统耕作习惯,保障石漠化治理效果。

在山地路口、交通要道路口、城乡村庄等主要地段设立固定封山育林公告牌,加强宣传教育。封育区内设置永久性监测标准地,定期监测封育成效,以防止石山土壤冲刷、岩山裸露,缓解和遏制局部地区进一步石漠化,减少林草植被破坏程度,提升森林健康水平。

4.2.2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以全面保育公益林、科学经营商品林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质量并重”的经营原则,在公益林区,坚持实行近自然经营,重点开展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林分结构、林种结构,构建功能稳定、树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多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商品林区,加强现有林抚育,利用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抚育间伐措施,改善林分生长状况,延长林分生长年限。稳步推进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重点培育一批杉木、松树大径材林,与珍贵阔叶树种混交形成针阔混交林,提高混交林比重。

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大力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依托城市乡村美化的政策,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搭配,实现村屯周围增绿、道路两旁增绿、房前屋后增绿。建立有害生物数据库,建立风险评估制度,确定危害等级及重点防治对象。加大对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危害机制以及其控制等问题科研攻关投入。加强巡查,加大森林防火力度,防治人畜破坏,保证林木成活成林。到“十四五”期末,森林经营(抚育)面积达到1万公顷(15万亩)。

4.2.3开展国土科学绿化行动

继续加强国土绿化,提升生态承载力,科学划定绿化用地范围,明确以采伐迹地、宜林荒山荒地、荒废和受损山体、退化林地等合法宜林地为主开展“山上”绿化,精准拓展植树绿化空间。推进县城绿化美化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创新形式,激发全社会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在道路、水岸、生态廊道和景区等区域的绿色空间,改善人居条件,切实发挥林业在富川县生态保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继续推进新(改)建市政道路景观化建设、高标准绿化,不断提高城区树冠覆盖率和城区林荫道路率,为居民提供更多生态游憩空间。充分挖掘自然人文旅游景区绿化潜力,找准薄弱环节,积极开展以景区结构调整、景观优化、森林抚育为主的可持续经营研究,充分整合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景区景观。

以全域绿化为出发点,遵循“拆围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原则,“十四五”期间,植树造林面积达到3333.33公顷(5万亩)。基本消除居民区公园、游园服务盲点。

4.3高质量发展林业生态经济

4.3.1林下经济产业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下空间,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促进林下经济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实现林下经济产销一体化经营。规范并完善林下中药材品种选育、种植、加工、仓储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完善林下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规范,进一步提升林下经济产品高质量发展。支持和鼓励林下经济产业龙头、大户以诚信和品质打造林下经济品牌,开发具有本土瑶乡特色的产品,统一产品标准、生产、包装、注册、营销,积极组织林下经济产业龙头、大户参加各种展销会、网上推介等活动,扩大产品知名度,拓展产品销路。

十四五”期间,建设以发展种植林药为主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00亩,规划在富阳镇木榔村建设一批以种两面针、千里香、岗梅等中药材为主的木本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力争到2025年,全县林下经济组织化程度、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较大幅度提升,林下经济综合产出水平显著提高。

4.3.2国家储备林建设

以保障木材安全、稳定市场供给、调剂市场需求为主要目的,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金融支持、主体担保,企业经营、林农受益”原则,在富川县水土光热条件较好的适宜地区,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采取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中大径级用材林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作为保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顺利进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植瑶乡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来抓,对缓解国内木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对广西经济建设有巨大促进作用。规划到2025年,新增国家储备林基地面积2000公顷(3万亩)。

4.3.3经济林产业

结合全县实际情况,以油茶、脐橙等特色产业建设为重点,推广优良新品种,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有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油茶、脐橙深加工等是国家和自治区鼓励发展的产业,积极争取国家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政策的支持,不断推进我县高效特色产业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对已建成的脐橙分布区域实施提质增效综合管理。通过对4-15年生结果树,采取科学修剪、高接换种、土壤管理、增施肥水、有害生物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同时结合丰产新技术,以改良品种、精细管护为重点,改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质量、产量双增长。扩大油茶林现有种植规模,建设一批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园、高产高效示范点和油茶类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园区,推广示范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实现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对油茶低产低效林实施改造,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分类施策。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油茶种植、加工生产、流通销售、综合利用、休闲旅游等一体化发展,实现油茶产业多次增值、多重收益。

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建设一批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使富川县经济林培育产业逐步走向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优质化、产业化的轨道。在做强传统经济林的同时,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经济林品种,支持发展培育林产品加工企业,大幅度提高特色经济林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4.3.4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以保护森林景观和城乡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富川县西岭森林公园、西岭山自然保护区、龟山国家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为载体,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动力,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和乡村特色旅游,积极开拓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型生态产业,形成全县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框架。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游憩绿道、森林文化、森林古道、森林产品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培育森林民宿经济,让人们走进森林享受生态,打造一批森林生态旅游福地。

扎实做好生态旅游宣传营销工作。结合富川脐橙节、瑶族盘王节等筹办,积极争办“森林旅游节”,扩大富川生态旅游品牌效应。通过举办“油茶节”、“脐橙节”、“瑶族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加强优质林产品展示、推介、宣传和交流,进一步引导森林观光、森林体验、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十四五”期间,推动建设“富川国际慢城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富川县国际养生基地项目”,积极打造森林康养产业集群。结合自然保护地建设修复工程,将林业生态建设与旅游开发结合,完善道路、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增强接待功能,提升服务品质,逐步拓展森林生态旅游渠道,为城乡居民休闲娱乐、健身康体、徒步观光等提供场所。

4.4 持续深化林业改革开放

4.4.1林长制

在全县实施“林长制”,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绿色发展、生态惠民,党政同责、部门联动,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依法治林、改革创新”的原则,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分级设立林长,落实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用途管制,严控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地逆转。在重点林区运用无人机,形成林业资源监管的“天网”,结合全县林区视频监控点,实现林业视频监测监控大集中的“地网”,完善落实护林员巡护系统,搭建林业管护的“人网”,整合“三网”形成林长制智慧信息平台,实现森林资源和林长履责动态管理。

制定林长制督查、信息和考核制度,实行年度量化考核,督查考核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加大公共财政支持林业发展的投入保障力度,将“林长制”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通过实施林长制,全面推进森林培育与生态保护修复、发展特色高效林业产业、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及预防治理森林灾害、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森林资源领域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大力推广智慧林业,为实现“林长制”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支撑,以森林资源经营、管护、监测为基础,继续完善现有林长制智慧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林长制建设的高效率、高精度管理。到2025年,全县林业信息化率较“十三五”期间显著提升,全面建成智慧林业,实现以信息化为保障的林业现代化。

4.4.2国有林场改革

按照中央、国务院《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精神,合理界定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定位,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全面落实国有林场改革配套政策,加快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推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实现管护方式创新和监管体制创新,激发国有林场改革活力。加快分离国有林场各类社会职能,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收支两条线”管理。创新国有林场生产经营方式,规范经营管理,实现国有森林资源质量进一步提高,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强化地方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等职责,提高生态指标考核约束力。

妥善安置富余职工。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再就业。加大对国有林场的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公益林管护费补助标准,切实增加职工收入。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森林多种经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林场供电、饮水、道路、管护站点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与城镇发展的融合度。

4.4.3“放管服”改革

深化简政放权。加快林业部门职能转变,进一步规范和改革林业行政审批行为,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一个平台管项目审批”制度,提升审批效率。对国家和自治区取消下放调整的事项,及时进行清权、减权和确权,促进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推动管理方式由重审批、轻监管转为宽准入、严监管,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为主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转变,规范经营主体行为。加快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进一步简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逐步建立自主采伐、自主经营、政府适度监管的运行机制,建立林木采伐指标入村到户长效机制,推进基层林业站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林业部门的管理职能。

4.4.4对外开放合作

开展林业民间多边合作,为富川县林业发展拓宽合作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林业动态,以形式灵活、方式多样、领域广泛的合作,营造开放的林业合作环境,提升合作层次,注重合作实效,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增强富川县林业的发展后劲。

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产业,推动大健康与大生态、大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林业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水平,创新林产品贸易方式,优化林产品对外贸易结构。促进林业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为主向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转变,加快推进多元化贸易战略。

4.4.5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和评价机制,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摸清生态产品家底,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清晰界定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以此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

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主动谋划、系统推动生态资源的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交易,重点探索品牌赋能机制、碳汇交易机制、生态银行机制、共生增值机制等市场化路径,吸引投资者、科研团队和拔尖人才参与生态修复、生态旅游、医疗康养等生态产业项目,推动多业态融合发展,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

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通过对口协作、产业转移、共建园区等多种方式,促进生态产品生产区和消费区良性互动。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为统领,与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等工作有机衔接,联动推进农村产权、金融改革,为乡村振兴释放源源不断的生态红利。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推进试点示范,按照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原则,循序渐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

4.5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4.5.1加强森林防火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健全全县森林防火机构和森林防火信息共享机制。以全面提高火灾预警和处置能力为重点,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按照省市的统一规划,健全野外视频监控点,使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90%,实现野外火灾热点监控一体化。完善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把森林防火建设作为当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县、乡镇逐级控制指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

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强化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定期组织扑火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扑火水平。推进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森林火灾立体防控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县确保年度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

4.5.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治理,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采取“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防治策略,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完善检疫管理制度,提高检疫能力,强化检疫执法能力建设,新建监测预防数据采集系统及相关设施设备。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控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管控,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提高全县森林资源健康水平。加强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防治,至“十四五”规划期末,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4.5.3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

建立完善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并对应急人员、应急物资储备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确保人员、物资储备等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切实加强应急处置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及时配备或更新个人防护装备,尽力为各级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一旦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情况要及时按程序逐级上报,不得瞒报、漏报、迟报。有关异常情况未确诊前,要依法做好保密工作,并保护好现场。以目前疑似疫源物种、潜在疫源物种为排查对象,进行溯源排查,若有查出及时报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加强辖区内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场所监测管理,确定监管专员;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人员健康状况汇报制度,执行疫情防控日报告制度;加强场内消毒,增加动物观察频次,做好健康状况观察记录;对生病或健康状况不佳的野生动物做好诊治与病情分析,并详细记录,若野生动物异常死亡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现场维护。

按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加大对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区域的巡护密度,增设巡护路线或观测点,增加巡护频次,重点关注蝙蝠类、鼠类、兔类、鸟类集中分布区。巡护过程中重点观察野生动物行为和种群动态。如发现行为异常、形态异常、活动异常、种群数量异常波动及非正常死亡等情况,及时上报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4.5.4完善森林保险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的基本原则,推进林业保险体系建设。加强对油茶、脐橙特色经济林的保险和保额力度,进一步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扩大森林投保力度,保障从事经济林的林农利益。配套建立基层政策性森林(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宣传、信息采集、投保、损失勘验、理赔等代理和服务工作。优化森林保险条款,严格按照森林保险操作实务规范进行查勘定损理赔,现场查勘定损理赔过程中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简化理赔程序,缩短理赔时间,以适应市场需要,从而全面完善和推进森林保险工作。

加大森林保险宣传力度,普及保险知识,提高林农保险意识,鼓励和引导保险公司、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林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扩大投保面积。到2025年实现全县大部分林种森林保险全覆盖,实现林地森林火灾保险和森林综合保险全覆盖,建成完善的森林保险服务体系,有效保障林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4.6 坚持夯实林业基础支撑

4.6.1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现代林业,着力构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林苗一体化。重点加强珍贵树种母树林和采种基地建设,大力推进良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和各类林业技术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专门机构,逐步提升林业科技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采用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商品林经营、病虫害防治等林业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解决林业发展技术难题,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养。

以推广先进、成熟、适用的林业新成果、新技术为目标,服务于林业生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强化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抓好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全面提升林业科研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技术培训和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推广使用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进步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

4.6.2林业信息化、机械化建设

围绕广西智慧林业建设,依托“互联网+”,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核心业务中的应用,基本建成与省、市信息化平台兼容的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和林业电子政务传输网络。加强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营造林、林业重点工程、林业应急灾害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林业要素融合慧治。加快推进林业产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林产品电子商务,完善林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大力加强林业信息化社区建设,为林企、林农提供包括信息推送、在线证照办理、视频点播、远程诊断等服务,全面提高林区的服务水平。

推进重点林区的无线网络建设,在林区办公场所、交通要道、重要监测点等区域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提高林区的通信能力及监测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数字化、机械化、无人机等现代装备在森林经营、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配备一批适应林区特点的陆水空巡护运输监测交通工具,以及营造林机械设备,推进林区装备现代化。

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2025年,实现信息化基础平台建成率达到90%、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处理率100%、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90%以上。

4.6.3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涉林高校、科研院所、规划设计等专业平台,完善现代林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快林业专业技术高端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以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为主体的智囊体系。深入开展技术骨干培训,基础林业应用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职业农民培训,完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机制。

重点抓好林业站长、林政执法人员、林业检疫执法人员、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人员等关键岗位上岗人员的培训,提高全行业整体业务素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引进一批森林经理、森林培育、林化开发、林业信息、生物质能、生物材料、林业经济、湿地生态等领域缺乏的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构建起林长制发展基层支撑体系。

4.6.4林区公共基础设施

加强林业站、检查站等基层站所建设,重点改善职工住房、医疗卫生教育条件、林区道路、供电和供水设施、林区广播电视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善林区生产生活环境和林业单位办公条件,全面提升林业设施装备保障能力,夯实林业发展基础。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共建等设施建设;加强湿地公园科研监测、科普宣教、保护巡护等设施建设;加强森林公园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景观资源保护、公共管理等基础设施和监测、监控等保护设施,以及科普教育与游览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国有林区林场防火道路、饮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

4.7 全面繁荣林业生态文化

4.7.1加强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有“活化石”、“活文物”的美誉。目前,富川县经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全县有古树名木5239株,共244354种,其中以樟树、枫香树、苦槠树为多,分别为2305株、658株、386株。其中特级古树7株,一级古树108株,二级古树402株,三级古树4162株(其中古树名木1株),准古树558株。积极开展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爱树、护树的优良传统,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建立全县古树名木保护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古树名木网络公众平台和古树名木二维码系统,完善古树名木资讯和保护信息,对古树名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使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同时对古树、古树群或50年以上乡土阔叶树种大树为中心加强保护和游憩基础设施,积极融入林业文化内容,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古树、大树文化体验。

4.7.2生态文化宣传教育

积极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开展关注森林、关注生态宣传活动,构建覆盖全面、统筹协调、功能互补、富有成效的生态文明宣传格局,促进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体普及森林生态文化知识和林业生态建设成就,为现代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开展生态科普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和相关节日,以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爱鸟周等重要节日为契机,采用座谈会、专题讲座、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等形式,开展生态环保科普与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生态论坛、森林文化节、林果文化节、林业成果展示会、林业产业交易会、博览会等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扩大生态文明影响力,打造“美丽瑶乡”品牌。

创作生态文化作品。开展书法、绘画、摄影系列宣传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把传统生态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生态文艺作品及时传播给群众,让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4.7.3繁荣生态文化产业

依托富川县丰富多彩的瑶族风情、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等,按照协调发展、创新求精的原则,营造生态优美、景观多样、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着力培育创意新颖、低碳环保的生态文化产业。加强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等为主要载体的森林文化基地建设,通过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湿地宣教中心、林事活动体验中心等生态文化设施,提升生态文化公共服务水平。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原则,完善生态标识系统、环卫、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各自特色搞好村镇绿化美化,积极开展全国生态文化村、自治区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自治区最美生态乡村创建活动。

借鉴吸收国内外森林生态文化精华,不断丰富本地森林生态文化;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生态文化产业品牌,重点扶持景观风格鲜明、地域特色突出、综合效益深远的文化品牌。加强文化产业品牌策划,举办重大专题活动,扩大品牌营销力度。将生态文化融入文化旅游业、民族民间演出业、会展广告业、广播电影电视业、休闲娱乐业、网络新媒体等,引导实施一批生态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化、体现区域特点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生态文化产业园区。

着眼于国际度假市场,尽快建成富川国际慢城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富川县国际养生基地,以瑶族古城古村和生态村寨为基础,加快龟石国家湿地公园的深度开发,合理扩大规模,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接待能力。丰富和创新林业生态服务产品,积极开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学、影视、书画、摄影、音乐等多种艺术创作。营造生态优美、景观多样、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近森林,就近休憩康养,共享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5 重点工程

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是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实现绿色发展、推进林业现代化的战略途径。“十四五”期间,富川县林业发展按照“续建已批项目、新建支撑工程、储备潜力项目”的思路,谋划和实施包括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国土科学绿化工程、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培育壮大工程、特色林业产业增收惠民工程、现代林业治理能力基础提升工程和生态文化工程等林业发展重大工程。

5.1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

持续推进森林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重点开展天然林保护修复、重点公益林管护、防护林建设、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项目等。人工促进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提升天然林质量和生态功能,着力提高富川县林业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切实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专栏1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

1.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

1)天然林保护

落实全县25977.6公顷(38.97万亩)天然公益林保护措施,推进管护合同签订。

完善全县3589.3公顷(5.38万亩)天然商品林落界及停伐协议签订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给予停伐奖励补助。

2)退化林修复

实施退化林修复200公顷(0.3万亩),更新树种选择乡土树种或珍贵树种。

2.重点公益林管护

1)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绘图仪等,加强重点林区护林员的装备配备,强化硬件设施建设;二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公益林管理软件,加强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与更新;三是聘请专家授课或派出人员外出学习,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外业调查和软件使用能力。到2025年,全县重点公益分布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增设宣传碑50块,购置巡护摩托车10辆,望远镜60台,无人机10台。

2)现有重点公益林保护

十四五”期间,确保全县重点公益林的面积不少于33189公顷(49.72万亩);

3)后备资源培育

在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地内重要区位天然林和商品林、国有林场部分生态区位重要区域实施公益林后备资源培育200公顷(0.3万亩)。

3.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

对退化防护林、低效林实施更新、择伐等改造措施,人工更新改造或补植珍贵树种,扩大混交林比例,丰富树种多样性,提升防护林固土储水能力。“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营造林任务2600公顷(3.9万亩),包括:人工造林面积300公顷(0.45万亩)、封山育林面积2000公顷(3万亩)、退化林修复面积300公顷(0.45万亩)。

4.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项目

保护与恢复工程1项;②科研与监测工程1项;③宣传教育和培训工程1项;④基础设施建设1项;⑤社区可持续发展建设1项;⑥自然资源经营利用工程建设1项。

5.2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

完成富川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优化完善自然保护体系,重点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编制、各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或修制、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等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管护、宣教等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在保护薄弱和空缺地带划建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建设关键地带生态廊道,提升富川县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

专栏2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重点

1.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项目

1)编制完成《富川瑶族自治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

2)对全县依法确定的自然保护地,按照统一的规范开展边界勘定并建立矢量数据库,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埋设界桩和标识牌;

3)在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基础上,完成全县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

4)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实现资源保护、巡护、监测、监管的现代化、智能化和规范化。完善自然保护地基础、保护设施、生态科普宣教设施建设,构建智慧管护监测系统。

2.自然保护地提升工程

完善提升西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保护设施、生态科普宣教设施建设,构建智慧管护监测系统。

5.3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对龟山水库、富川江、贺江等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恢复原有湿地,扩大湿地面积。对其周边范围内非基本农田耕地实施退耕(牧)还湿、退养还滩。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加强湿地资源就地保护,建设湿地生态经济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推广湿地合理利用模式。


专栏3湿地保护与修复重点项目

广西龟石国家湿地公园提升工程

1)湿地保护工程:编制《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新建2个保护管理站、一座浮动码头、10个动物监测点、10个水质监测点;购置办公、监测设备;建设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工程;

2)湿地恢复工程:包括滩涂湿地恢复、退塘还湖10公顷、外来入侵物种治理等退化湿地恢复工程;驳岸改造工程、投放滤食性鱼类净化水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环库植被带建设、入库河口治理等野生动植物生境恢复工程;

3)可持续利用示范:建设生态栈道和湿地植物园;

4)能力建设:动植物监测及公园本底调查;湿地展览中心、湿地学校和宣教队伍建设。

5.4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大力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实施封山和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方式,采取封山育林、人工辅助造林等措施,全面提高石漠化区域综合治理水平。

专栏4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开展湘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工程桂贺江生态综合治理子项目,完成下达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退化草原修复、小型水保设施建设等,提高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能力、改善当地民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5.5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通过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有效遏制破坏野生动植物行为,防止疫源疫病传播蔓延,切实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安全。改善和扩大栖息地,开展野外种群复壮。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本底调查,构建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监测、监管与评价预警系统。

专栏5野生动植物保护重点

1.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对广西西岭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调查,包括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和栖息地状况,掌握区域内动植物类型及分布情况,做到有效保护、底数清晰;

2.重点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

在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定位监测点,设置监测样地和监测样线;对全县5239株古树名木实施定位监测;

3.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

划定黄腹角雉、大鲵、林麝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严禁人为活动进入;修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受损栖息地;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救护和人工繁育基地,购置必要的设备,开展野化训练和实施野外放归。

5.6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加快推进森林经营,强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精准提升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区森林质量,促进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人工林经营强度,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大力培育混交、复层森林结构。

专栏6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重点

1.富川县森林抚育工程

规划“十四五”期间森林抚育面积1万公顷(15万亩)。

2.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

规划到2025年,新增国家储备林基地面积2000公顷(3万亩)。

5.7 国土科学绿化提升工程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集中连片建设森林,形成大尺度绿色生态保护空间和连接各生态空间的绿色廊道,构建国土绿化网络。持续推进区域森林景观改造、古树名木保护等项目。

专栏7国土绿化行动工程建设重点

1.富川县植树造林项目

规划“十四五”期间植树造林面积3333.33公顷(5万亩)。

2.古树保护项目

十四五”期间,加强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抢救复壮工作。

5.8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培育壮大工程

充分利用富川县优良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做优做强一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成富川国际慢城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富川县国际养生基地。重点实施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森林康养基地示范建设、森林康养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

专栏8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培育壮大建设重点

1.富川国际慢城生态休闲旅游区

规划总面积14500公顷(21.75万亩),建设用地53.33公顷(0.08万亩),以“青山养仁、绿水养智、风景养眼、生态养生、文化养神、学习养心、美食养胃、生活养情”为建设理念,立足慢食、慢行、慢生活态度,结合龟石国家湿地公园、神仙湖核心农业示范区建设,湖泊水域、自然山体、特色农业、瑶族古城古村和生态村寨为基础,打造县城慢生活体验区、碧溪湖康体运动区,下湾国际风情小镇,神仙湖生态观光休闲区等四大片区,主要建设景观绿道、国际自驾车营地、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创意农业民宿、奢野酒店、瑶族风情客栈、生态教育基地、花卉种植基地、龟石湿地主题公园,以及其他旅游配套设施。

2.富川县国际养生基地项目

建设“一环”51公里环湖绿道;“两基地”即国际瑶族养生基地、国家休闲度假基地;“四大社区”即凤岭瑶族风情社区、龙头瑶族农耕文化社区、深井家庭农场社区、杨村渔俗风情社区。

5.9特色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定制化,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绿色产品的需求。积极推进油茶、林药等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合作化、标准化经营,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加快林产工业、林业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示范园区。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切实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专栏9特色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建设重点

1.富川县木材加工园区项目

园区规划用地20公顷(0.03万亩);用于建设板方材及家具生产区,规划占地13.33公顷(0.02万亩),配套生产区占地面积6.67公顷(0.01万亩),园区共建设销售展览区、办公接待区、仓储物流区、产品开发区、生产区等共5个分区。

2.林下种植药材项目

以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为重要依托,打造林药产业示范基地,在富川县富阳镇木榔村委林下种植药材66.67公顷(0.1万亩),其中两面针33.33公顷(0.05万亩)、千里香13.33公顷(0.02万亩)、岗梅20公顷(0.03万亩)。

3.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

依托已建设的油茶基地,开展油茶高产高效栽培基地建设,同时大力推广油茶高效种植技术推广。

5.10现代林业治理能力基础提升工程

强化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开展森林消防队伍、航空消防、大型装备、以水灭火、林火阻隔系统、防火应急道路、林火预警监测、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加强重大有害生物以及重点生态区域有害生物防治。加强国有林区林场道路、饮水、供电、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装备现代化水平。

专栏10现代林业治理能力基础提升工程建设重点

1.森林防火工程

1)森林防火队伍建设

推进各乡镇增设护林员,增强野外火源管理和巡逻检查工作;

2)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防火阻隔带,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维修防火林道,购置防火设备。

2.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

加强各乡镇测报点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森林植物检疫实验室,配置完善的检疫仪器设备,充实检疫检查专业人员,开展检疫检查工作;增加乡镇护林员、病虫害测报员配备,购置测报设备、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防治器械等,用于监测全县森林病虫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供防治指导,保护林农的财产安全,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3.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项目

天堂岭林场:完善林区主要防火交通要道硬化道路5公里;完善林区通往分场主要交通要道硬化道路3公里。其他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

5.11 生态文化工程

增强全民义务植树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进一步加大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的宣传,充分发挥县绿化委员办公室专职职能、表彰奖励职能、协调职能、借力协调各部门联合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结合各乡镇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和巩固提升,打造面向全社会的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科普和生态教育于一体的基地,广泛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不断增强公众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

专栏11生态文化工程工程建设重点

1.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每年组织开展“青年林”、“市民林”、“碳汇林”、“友谊林”等义务植树主题活动4次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以上。

2.广西科普教育基地

规划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石家乡黄竹村建设1处集森林游憩、感知、教育、体验等功能的科普宣教基地,并配备多样化的科普解说设施建设,如标志标牌、宣传栏、互动科普游戏设施等,使公众感受到浓厚的生态文化宣教氛围。

3.建设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茅樟村古树名木公园.


6 投资估算

6.1 重点项目实施计划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的林业发展形势,根据富川瑶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状况和生态空间规模,围绕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发展建设的规划目标、任务和重点,按照“续建已批项目、新建支撑工程、储备潜力项目”方式,滚动推进包括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国土科学绿化工程、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培育壮大工程、特色林业产业增收惠民工程、现代林业治理能力基础提升工程、生态文化工程等重点项目共25项,详见表6-1《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设重点项目一览表》。全县规划项目实施计划年限为5年,即2021年至2025年。

6.2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次规划25个重点项目的估算投资约292000万元,其中,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15000万元、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5000万元、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20000万元、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7000万元、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1600万元、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3200万元、国土科学绿化工程4030万元、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培育壮大工程200000万元、特色林业产业增收惠民工程21100万元、现代林业治理能力基础提升工程15000万元、生态文化工程70万元。资金筹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公司自筹和招商引资投入、银行贷款融资、各级地方政府财政配套、国家政策性资金补助等多渠道资金投入。

6-1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总投资

1

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项目

富川县南岭

8000

2

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

富川县

4000

3

重点公益林管护

富川县

1000

4

水系水土保持林建设

富川县

2000

5

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项目

富川县

2000

6

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提升工程

富川县

3000

7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广西龟石国家湿地公园提升工程

富川县龟石国家湿地公园

20000

8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富川县

7000

9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富川县

600

10

重点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

富川县

500

11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

富川县

500

12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富川县森林抚育工程

富川县

3000

13

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

富川县

200

14

国土科学绿化工程

富川县植树造林项目

富川县

4000

15

古树公园

柳家乡

30

16

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培育壮大工程

富川国际慢城生态休闲旅游区

富川县

180000

17

富川县国际养生基地项目

富川县

20000

18

特色林业产业增收惠民工程

富川县木材加工园区项目

富川县

20000

19

林下种植药材项目

富阳镇

500

20

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

富川县

600

21

现代林业治理能力基础提升工程

森林防火工程

富川县

3000

22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

富川县

10000

23

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项目

富川县

2000

24

生态文化工程

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富川县

20

25

广西科普教育基地

石家乡

50

26

合计


292000



7 保障措施

7.1 法规政策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快推进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制修订,为“十四五”期间全县各项林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法治保障。逐步完善富川县林业发展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健全林业执法监管体系,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素质;加强林业法制教育,增强林业法制观念,为执法人员依法办事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7.2组织管理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发展林业目标责任制,对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切实强化政府在林业建设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健全各级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充实基层管理人员,改善工作条件,强化管理职能,形成上下联动的管理体系,确保有效发挥其职责,共同推进林业工程建设。

7.3 建设资金保障

将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支持领域,进一步明确支出责任,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并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社会参与”原则,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体系,吸引社会民间资金投向林业建设;挖掘多元化林业发展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

7.4 科技支撑保障

加大林业科技攻关,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大力培育林业科技创新主体,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依托县级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加强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林业科技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实施方案,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规范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林业科技应用的操作规程,提高科技推广的规范性和实用性。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咨询、科技开发和技术承包活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普及,促进科技教育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7.5 人才队伍保障

为保障富川县林业“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县政府要加强乡镇林业站、林场等基层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优化林业基层森林经营人才配置机制,充分发挥林业基层专业队伍的作用;重点培养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缓解基层林业技术力量断层困境,为富川县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增添生机和活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各种高技术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训制度,制定林业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不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重视林业行业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林技人员和林农的整体素质。

7.6 强化监督保障

对规划实施期间的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机制,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对规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开展定期公告,扩大信息公开范围,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维护群众在规划实施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群众监督规划实施的作用。

附表1富川瑶族自治县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设重点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万元)

建设时间

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1

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项目

富川县

1.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2.科研与检测工程建设;3.宣传教育和培训工程建设;4.基础设施建设;5.社区可持续发展建设;6.自然资源经营利用工程建设。

8000

2021-2025

2

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

富川县

落实25977.6公顷天然公益林保护措施;完善3589.3公顷天然商品林落界及停伐协议签订工作;实施退化林修复200公顷,更新树种选择乡土树种或珍贵树种。

4000

2021-2025

3

重点公益林管护

富川县

十四五”期间,确保全县重点公益林的面积不少于33189公顷;在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地内重要区位天然林和商品林、国有林场部分生态区位重要区域实施公益林后备资源培育200公顷;到2025年,全县重点公益分布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增设宣传碑50块,购置巡护摩托车10辆,望远镜60台,无人机10台。

1000

2021-2025

4

水土保持林建设

富川县

对退化防护林、低效林实施更新、择伐等改造措施,人工更新改造或补植珍贵树种,扩大混交林比例,丰富树种多样性,提升防护林固土储水能力。“十四五”期间,规划实施流域水土保持林建设任务2600公顷(包括人工造林面积30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000公顷、退化林修复面积300公顷)。

2000

2021-2025

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

1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项目

富川县

编制完成《富川瑶族自治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对全县依法确定的自然保护地,按照统一的规范开展边界勘定并建立矢量数据库,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埋设界桩和标识牌。在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基础上,完成全县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

2000

2021-2023

2

自然保护地-森林公园提升工程

富川县

完善提升西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保护设施、生态科普宣教设施建设,构建智慧管护监测系统。

3000

2021-2025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

1

广西龟石国家湿地公园提升工程

富川县

1.湿地保护工程:编制《富川龟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新建2个保护管理站、一座浮动码头、10个动物监测点、10个水质监测点;购置办公、监测设备;建设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保护工程。

20000

2021-2025

2.湿地恢复工程:包括滩涂湿地恢复、退塘还湖10公顷、外来入侵物种治理等退化湿地恢复工程;驳岸改造工程、投放滤食性鱼类净化水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环库植被带建设、入库河口治理等野生动植物生境恢复工程。

3.可持续利用示范:建设生态栈道和湿地植物园。

4.能力建设:动植物监测及公园本底调查;湿地展览中心、湿地学校和宣教队伍建设。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1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富川县

在富川县开展湘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工程桂贺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下达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退化草原修复、小型水保设施建设等,提高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能力、改善当地民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7000

2021-2025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

1

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西岭山

对广西西岭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调查,包括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和栖息地状况,掌握区域内动植物类型及分布情况,做到有效保护、底数清晰。

600

2021-2025

2

重点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

富川县

在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建立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定位监测点,设置监测样地和监测样线;对全县5239株古树名木实施定位监测。

500

2021-2025

3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救护

富川县

划定黄腹角雉、大鲵、林麝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严禁人为活动进入;修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受损栖息地;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救护和人工繁育基地,购置必要的设备,开展野化训练和实施野外放归。

500

2021-2025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1

富川县森林抚育工程

富川县

规划“十四五”期间森林抚育面积1万公顷。

3000

2021-2025

2

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

富川县

规划到2025年,新增国家储备林基地面积2000公顷。

200

2021-2025

国土科学绿化工程

1

富川县植树造林项目

富川县

规划“十四五”期间植树造林面积3333.33公顷。

4000

2021-2025

2

古树公园

柳家乡

十四五”期间,加强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抢救复壮工作;建设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茅樟村古树名木公园。

30

2021-2025

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培育壮大工程

1

富川国际慢城生态休闲旅游区

富川县

规划总面积达145.4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800亩,以青山养仁、绿水养智、风景养眼、生态养生、文化养神、学习养心、美食养胃、生活养情为建设理念,立足慢食、慢行、慢生活态度,结合龟石国家湿地公园、神仙湖核心农业示范区建设,湖泊水域、自然山体、特色农业、瑶族古城古村和生态村寨为基础 ,打造县城慢生活体验区、碧溪湖康体运动区,下湾国际风情小镇,神仙湖生态观光休闲区等四大片区,主要建设景观绿道、国际自驾车营地、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创意农业民宿、奢野酒店、瑶族风情客栈、生态教育基地、花卉种植基地、龟石湿地主题公园,以及其他旅游配套设施。

180000

2021-2025

2

富川县国际养生基地项目

富川县

建设“一环”即51公里环湖绿道;两基地即国际瑶族养生基地、国家休闲度假基地;“四大社区”即凤岭瑶族风情社区、龙头瑶族农耕文化社区、深井家庭农场社区、杨村渔俗风情社区。

20000

2021-2025

特色林业产业增收惠民工程

1

富川县木材加工园区项目

富川县

园区规划用地300亩;用于建设板方材及家具生产区,规划占地200亩,配套生产区占地面积100亩,园区共建设 销售展览区、办公接待区、仓储物流区、产品开发区、生产区等共5个分区。

20000

2021-2023

2

林下种植药材项目

富阳镇

在富川县富阳镇木榔村委林下种植药材1000亩,其中两面针500亩、千里香200亩、岗梅300亩。

500

2022—2025

3

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

富川县

油茶高产高效栽培基地建设、油茶种植技术推广。

600

2021-2025

现代林业治理能力基础提升工程

1

森林防火工程

富川县

推进各乡镇增设护林员,增强野外火源管理和巡逻检查工作。修建防火阻隔带,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维修防火林道,购置防火设备。

3000

2021-2025

2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

富川县

加强各乡镇测报点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森林植物检疫实验室,配置完善的检疫仪器设备,充实检疫检查专业人员,开展检疫检查工作;增加乡镇护林员、病虫害测报员配备,购置测报设备、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防治器械等,用于监测全县森林病虫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供防治指导,保护林农的财产安全,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10000

2021-2025

3

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项目

富川县

天堂岭林场:完善林区主要防火交通要道硬化道路5公里;完善林区通往分场主要交通要道硬化道路3公里。其他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

2000

2021-2024

十一

生态文化工程

1

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富川县

每年组织开展“青年林”、“市民林”、“碳汇林”、“友谊林”等义务植树主题活动4次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以上。

20

2021-2025

2

广西科普教育基地

石家乡

规划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石家乡黄竹村建设1处集森林游憩、感知、教育、体验等功能的科普宣教基地,并配备多样化的科普解说设施建设,如标志标牌、宣传栏、互动科普游戏设施等,使公众感受到浓厚的生态文化宣教氛围。

50

2021-2022

合计



292000



附表2富川瑶族自治县野生植物保护情况表

植物种类

保护等级

保护现状

水蕨

真蕨目

水蕨科

二级

已保护

水松

松杉目

杉科

二级

已保护

楠木

毛茛目

樟科

二级

已保护

南方红豆杉

柏目

红豆杉科

一级


华南五针松

松柏目

松科

二级


福建柏

松杉目

柏科

二级


红椿

芸香目

楝科

二级


喜树

桃金娘目

蓝果树科

二级


伯乐树

罂粟目

伯乐树科

二级


黄枝油杉

松杉目

松科

濒危

已保护


附表3富川瑶族自治县野生动物保护情况表

动物种类

保护等级

备注

棕颈钩嘴鹛

雀形目

林鹛科

广西重点


白鹇

鸡形目

雉科

国家Ⅱ级


乌鸫

雀形目

鸫科

广西重点


领角鸮

鸮形目

鸱鸮科

国家Ⅱ级


斑林狸

食肉目

灵猫科

国家Ⅱ级


北树鼩

树鼩目

树鼩科

广西重点


猕猴

灵长目

猴科

国家Ⅱ级


穿山甲

鳞甲目

穿山甲科

国家Ⅰ级


水獭

食肉目

鼬科

国家Ⅱ级


黄嘴白鹭

鹳形目

鹭科

国家Ⅰ级

已保护

鸳鸯

雁形目

鸭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黑冠鹃隼

鹰形目

鹰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苍鹰

隼形目

鹰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红隼

隼形目

隼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松雀鹰

隼形目

隼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黑鸢

鹰形目

鹰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赤腹鹰

隼形目

隼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日本松雀鹰

隼形目

隼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灰背隼

隼形目

隼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燕隼

隼形目

隼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红腹锦鸡

鸡形目

雉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草鸮

鸮形目

草鸮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红角鸮

鸮形目

鸱鸮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虎纹蛙

无尾目

叉舌蛙科

国家Ⅱ级

已保护

黄腹角雉

鸡形目

雉科

国家Ⅰ级


林麝

偶蹄目

麝科

国家Ⅰ级


细痣疣螈

有尾目

蝾螈科

国家Ⅱ级


大鲵

有尾目

隐鳃鲵科

国家Ⅱ级


斑头鸺

鸮形目

鸱鸮科

国家Ⅱ级


小灵猫

食肉目

灵猫科

国家Ⅰ级


斑林狸

食肉目

林狸科

国家Ⅱ级


鬣羚

偶蹄目

牛科

国家Ⅱ级


水鹿

偶蹄目

鹿科

国家Ⅱ级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